新第一范文网: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8篇)

彭永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练习题,那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1

1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部曲描写了十九世纪________年代俄罗斯的生活图景。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著的“好事情”。

4.《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5《童年》中的外祖母对阿辽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6.《童年》里的阿辽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7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

8《童年》里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9《童年》里的外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0在童年中,高尔基的乳名是?

11“我”童年的好朋友是_________,外公叫他_________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2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

拂()晓地窖()瓦砾()匍()匐()

腋()窝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pínɡ()障jū()躬肃mù()

颤wēi()

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国籍)的。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

(一)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 。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答: 。

【课外阅读二】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

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

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二)

《百合花》片段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开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10.加点词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11.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谈谈你的理解。

12.她为什么异样地瞟了“我”一眼?

1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你是如何理解的。

14.请分析结尾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作文

15.说说《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újiàolìpúfúyè

2.袭屏鞠穆巍

3.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极度疲劳。

4.前苏联西蒙诺夫老妇人(老玛利?育乞西)象征母亲的.眼泪

二、(一)5.敌人的凶残,“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牺牲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6.“孤零零”、“毫无遮掩”。“孤零零”一词让人心生爱怜,不忍心让年轻战士独自躺在那里。这也是老妇人行动的原因,说明老妇人极有爱心。“毫无遮掩”体现方场的无险可守,更衬托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的不顾危险。

7.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8.“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老妇人的内心活动: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

9.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意思符合即可)

(二)10.淳朴、可爱,在女同志面前有点腼腆、羞涩、局促。

11.因为被子是她惟一的嫁妆,寄托着最美好的感情,刚过门三天就被借走,有点舍不得,但又想到战士们为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小通讯员的淳朴可爱的举动,让她受到触动,当发现牺牲的战士是小通讯员时,她又毫不犹豫地为他铺上这条凝聚着纯洁美好感情的被子。表现最诚挚、最感人的军民情。

12.表达她对我的劝阻的不满和对小通讯员的怜惜与敬爱,表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13.她觉得其他人的做法重物轻人,是不能容忍的,因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4.光艳照人的细节描写,展现新媳妇高尚、圣洁、美丽的心灵,由此使主题升华。

三、15.作文提示:①从富有爱心的老人上,②从对敌人的仇恨上,③从冒着炮火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精神。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3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和此行的_____。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3.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4.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字,按____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4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然开朗(huò)问津(jīnɡ)B、亵玩(xiè)鸿儒(rǔ)

C、箬篷(ruò)篆章(zhuàn)D、决眦(cì)幽咽(y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4)《礼记》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其中的《大道之行也》指明了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_______。

5、默写。(3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对应有错的一项(3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B、嘻!技艺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白居易——唐代

7、仿句,内容自定。(4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单元练习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5

一、基础知识(共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锐不可当()歼灭()寒噤()

惧惮()震悚()交卸()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D、占有牵制封锁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

6、古诗名句填空。(7分)

(1)、阳春布德泽,。

(2)、树树皆秋色,。

(3)、,归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徒有羡鱼情。

(6)、写一句关于战争的古诗名句。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x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⑦国x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x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二)(17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流。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大意:______。(2分)

2.本段对阿长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阿长来问的《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么想的?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4分)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5.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用原句回答)(2分)

6.这四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3分)

(三)(18分)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的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3分)

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

3、用文中词语填空。(3分)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对他们说话时的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3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4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什么写法来表现的?(2分)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3分)

三、作文(30分)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6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不逊(xùn)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诲(huǐ)D.驿站(yì)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

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9.概括文段大意。

(二)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1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3.“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14.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

季羡林

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中国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我在当时所谓故都又会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叔湘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1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地道:

巍如山斗:

鼎尝一脔:

16.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17.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8.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

19.比较本文和《藤野先生》的异同。

20.看下面一段演讲词,邹韬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936年10月19日,邹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初二语文同步练习:藤野先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7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长髭(zī)禁锢(gù)锃亮(chéng)

B.鬈发(juǎn)轩昂(xuān)广袤(máo)

C.长髯(rán)颔首(hàn)粗鄙(bǐ)

D.广袤(mào)颔首(hán)锃亮(zèng)

2.字形和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崎岖貂皮正经危坐(严肃庄重的'样子)

B.器宇侏儒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C.平庸犀利颔首低眉(低头表示敬意)

D.畏缩忧郁鹤立鸡群(才能和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3.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下面画上“_____________”

(1)(托尔斯泰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漆黑乌黑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保留滞留残留)着愚钝和压抑。

(3)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托尔斯泰)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神角色再(符合吻合合适)不过了。

(4)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锐利锋利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它们(目光)可以变得冷酷(锐利锋利犀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4.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金华火腿皮薄骨细,腿心饱满,精中夹肥,①;瘦肉细嫩,②;肥肉透明,③;咸淡适中,鲜美可口;芳香浓烈,滋味清醇;形似竹叶,④

A.①大方雅致②亮若水晶③红似玫瑰④油而不腻

B.①红似玫瑰②大方雅致③油而不腻④亮若水晶

C.①亮若水晶②油而不腻③大方雅致④红似玫瑰

D.①油而不腻②红似玫瑰③亮若水晶④大方雅致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篇8

1、选出既没有读音错误又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

A、啮齿(liè)盗听途说繁衍

B、媲美(pì)鼠目寸光滑稽(jī)

C、挑衅(xùn)笃信(dǔ)迁徒

2、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1)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主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___框架,______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____的知识。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___,地点____,人物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_________。

4、课文最后一句“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在文章中有何作用?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_____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_________,我急中生智,________下帽子把它_____________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__________出来时,突然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_____________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_____________到了什么好东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八年级学生语文同步训练练习题(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