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亲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请笑纳!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_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_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8.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2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0.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1.中国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与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33.渡江战役的目标——歼灭一切_,解放全国人民
3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35.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36.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37.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8.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9.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40.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1.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42.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3.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4.1958年“左”的思想泛滥的原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5.文化_发动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46.毛泽东发动文化_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7.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8.“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原因——为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9.“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50.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威望的日益上升。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