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感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文素材
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抗击疫情暖心故事简短,仅供大家参阅。
【一线抗疫群英谱】义无反顾冲向前 众志成城战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一线抗疫群英谱:“天使印记”,真美
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
“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
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次新冠疫情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王雯坦然地说。
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
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心率就达到了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
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
“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
“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努力地付出着。
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
“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
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
【一线抗疫群英谱】同舟共济 同心战疫情
重症医学科:同舟共济 全力托举生命
晚上11点多,一位病情加重的患者从其他医院紧急转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刚回到驻地准备休息的房明浩医生又被叫了回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情况终于恢复了平稳,房明浩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个月前,他和多位各地支援的医护人员组成团队,进驻到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作为有着20多年重症救治经验的急诊和重症科副主任,房明浩手把手传帮带,帮大家迅速适应ICU。
房明浩说,在重症医学科,由于患者的病情不断变化,从医生到护士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诊治和监测作用。团队作战,需要的就是相互支撑。为了给护士们省下轻便些的医用防护服,医生们穿的都是工业防护服。
经过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这个重症病区已经先后有十多名极危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我辈义不容辞
而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们也在全力以赴。照片中,这个穿着全套防护服,躺在地板上接打电话的人叫黄恒,他所在的武汉市洪珞社区,由于工作人员中有人感染,所有人被隔离,社区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在街道党政办工作的黄恒,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担任了社区的临时负责人。
黄恒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跑动起来,后腰就很疼,但在特殊时期他也顾不上了。每天,他要打将近300个电话,给每一位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不久前,黄恒安排一位发热居民入住到集中隔离点。到隔离点时床位已经满了,一时间居民情绪失控,居然丢掉行李跑了。
居民的一句感谢,对于身心俱疲的黄恒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为了社区的工作,他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而他工作的社区离家其实只有一站路。
一线抗疫群英谱:“与病毒面对面,我们不会退缩”
“我来顶上!”2月1日一早,因一名运送标本的工作人员突然被感染,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刘世国马上亲自上阵,没有丝毫犹豫。
运送病患标本要穿越多个病区,尤其是呼吸重症病区,感染风险很大。“新冠病毒与普通标本不一样,具有高风险,不能有一丝懈怠。”作为检验科医师,刘世国深知工作的重要性,穿上防护服,提着标本转运箱,开始在一楼实验室和十三楼实验室来回转运标本,并承担起标本灭活的工作。
将采集好的咽拭子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危险远没有过去,但刘世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对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1月31日,经过3天时间的改造和调试,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这里成为刘世国抗疫的主战场。当天下午4点半,预实验完成后,有80例左右的病患样本需要做核酸检测,刘世国决定继续坚持。
“不同于普通检验项目,核酸检测风险高,检测者往往是一手拿着样本,一手用夹样器取样,距离最近的时候只有几厘米。”刘世国补充道,不止如此,操作周期也长,最长的一次在密闭实验室里待了八九个小时,出来时人都有些缺氧,头晕目眩。就是在这样的高风险环境里,刘世国和他的团队每天要处理180多个标本。
与病毒近距离接触,怕不怕?刘世国直言:“核酸检测操作步骤繁琐,技术难度高,全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根本没时间去害怕。不害怕,但有压力,这更要求我们要胆大心细,完成好检测任务。”
因为长期处在密闭空间,闷热难耐,不少技术人员身上都起了湿疹,从实验室走出来,刘世国和几名同事浑身都被汗水浸透,脸上布满了压痕和淤青,但大家只是互相安慰两句,第二天继续迎接新的样本检测实验。“与病毒面对面,我们不会退缩。”刘世国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