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思维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思维作文1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
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0.1毫米的纸对折51次会有多高?一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珠穆朗玛峰高?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要多1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惯性思维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思维作文2
现实生活中,一张有一黑点的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这或许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崇。但不管是本能还是习惯,最终反映出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使我们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势而忽视整体;使我们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这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人的思维定势通常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而人类就是有这样的缺点,凭借经验处理问题。一位富翁的公司在一夕间破了产,也欠下了百万巨债;他为了还清债务,用仅剩的钱批发了一些零食并开了一间店,他认为只要用以前治理公司的办法来经营小店,顾客就会络绎不绝。于是他又去批发了一大堆零食回来,他兴奋的想着:自己一定会赚到钱的!哪知几天过去了,由于各种因素,买零食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门庭冷落,而店里的零食也因难以保存而变质,发霉。
有经验固然是好事,但固于经验,就容易画地为牢;而习惯可以使人们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但却更容易使人循规蹈矩,固步自封。一个聪明的人,成功的人恰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在大家看到了黑点的时候,看到了白纸。
打破思维定势,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一位名画家的孙女也是个小画家,她画的风是五彩的,她画的树和草像是被风吹染过一样,也是五彩的;名画家认为孙女画的都是不正常的“怪物”,但他眼里的“怪物”却在国际儿童绘画大赛上得了一等奖。
打破思维定势,需要眼光,更需要魄力。知道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吗?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经验论;但伽利略不迷信于名人和人的生活经验,他找了大小两个球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最后验证了自己的正确。
如果不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我们看问题就未免失之偏颇,做事情就难免铸成大错。所以,我们看问题,做事情,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思维作文3
惯性思维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循着以前的、固有的思维思考问题,如同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顺着惯性运动一样,由于这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便产生了“盲点”。
惯性思维在许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果用于重大决策,其危害性是不可小觑的。中国革命早期,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明所犯的“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共产国际的思维惯性的影响。他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提出所谓的“城市中心论”,否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所主张的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城市的意见,并在统一战线上表现为关门主义等。这一从共产国际中延伸下来的惯性思维严重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有害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惯性思维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在历史进入一个转折期和客观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惯性思维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轻微的错误,如果该变向时不变向,该转弯时不转弯,很有可能出现越轨翻车的危险。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不科学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惯性,就会使我们的事业背离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因此,实践中从自觉摒弃不科学的“惯性思维”入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做法。
自觉摒弃惯性思维,必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强化学习,提高认识;不要自甘落后,浅尝辄止。既然惯性思维根源于认识上的模糊和偏颇,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让思想不断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在实践中完善,努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
要勇于反思,常于自新;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凤凰涅槃,死而弥新。”要突破惯性思维的怪圈,就要勇于反思自我权衡利弊,评判得失,从而使自己在经常性的自我修复中得以更生。那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一味遵循,不知变通,一条胡同走到死的做法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
要发散思维,高瞻远瞩;不要亦步亦趋,固守一隅。发散思维,就是要突破守旧和因袭,多视角、宽领域分析思考问题;高瞻远瞩,就是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眼界。只有这样,才可能洞晓事物的全局,才有可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才不会人云亦云,固守一隅。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摒弃惯性思维,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结合”的文章。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别人有益的经验固然是难能可贵和十分必要的,但一定不能生吞活剥,做夹生饭。务必要静下心来,深入调查研究,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思维作文4
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有一条江,因其拐了两弯,一折二折之下,便叫了之江口耳相传之后,便有了浙江。
燕赵、齐鲁、巴蜀、江东、陇西、岭南、漠北……或山或水,或江或湖,成就了中华版图。
而浙江,却始终以一种进取的姿态,刻画着自已在中华大地上的维度。
97年前的这里,浩渺的烟波南湖之上,一群书生围坐在船中,未沉迷于眼前如诗如画的风景,却酝酿着一场改天换地的风雷。
57年前的这里,一个名叫义乌的火车小站停靠点上,在“鸡毛换糖”的此起彼伏声中,却孕育了日后一个叫物流的时代。
37年前的这里,瓯江之畔,一场大火烧醒了诸多皮鞋小作坊的业主,明白了市场规则下质量和契约究竟意味着什么。
17年前的这里,一个颜值不高的小个子,正忙活着他与四十大盗的梦想。
7年前的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悄然在百姓心里生根发芽,浸润着血脉的生生不息……
而这之江的水,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奔流不息!
山水烘托了人杰,人杰也烛亮了山水!一个人的坚持叫操守,一群人的坚持叫法则,若是再加上时间的演化和水土的滋养,便成了文化!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大儒宋濂的话语,若投映到浙商“四千精神”的旅途,相必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阳明先生的词作,若辅以船王包玉刚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那一弯之江水,依旧激荡在你我的心头,至今难忘。
于是,便有了李书福痛斥电动汽车“伪制造”的激昂;便有了马云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铿锵;更不乏董卿“苔米花虽小,也学牡丹开”的情怀。
不知不觉,光阴轮转。
红船,一直停在那里,络绎不绝的人群,用瞻仰的目光将它链接到了心中,化作信仰。
当年换糖的老汉,早已铸成了铜雕,成为城市的地标;温商,作为浙商的一个支群,继续着市场肌体“催化剂”的角色。
国人在接受互联网思维的同时,更以欣赏的眼光致敬阿里巴巴,领跑者、创客、追梦人……顺应“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新趋势,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创空间”让浙江年轻人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两山”理论践行至今,政务生态优化,自然生态改善,浙江这棵梧桐树,何愁唤不来金凤凰?只需看一看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你就会豁然开朗。
也许是因为身处江南,那一湾之江水,更多的时候,以一种温婉文静的面目存在。
但作为其中的一滴,我深知她的澎湃,虽一折再折,却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思维作文5
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很多人说,人是习惯的产物,这话一点不假.想想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都跟习惯有关.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睡觉,要占用我们人生的1/3时光.这是我们人类的生理习惯.还有上学、读书、工作、交友、休闲等等任意领域我们的行为都以习惯性行为为主.当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推进我们快速成长的进程.不良的习惯也会滞留我们获取健康美满人生的脚步.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企业由人构成、由人经营,那势必就被人注入了习惯性思维.
规范的行为方式锻造了企业的规章制度,思想的价值认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文化,同时还有绝大部分操作手法、运作方式、行销手段基本上都是按照套路出牌,按游戏规则办事.
这就如同人类的习惯一样,企业也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借用最伟大的推销员一句话,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坏习惯则是向失败敞开的门.习惯的作用对人、对企业、对国家及社会有着同样的作用.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
在企业经营中,尤其是市场营销中,有时最怕的就是惯性思维,只看到人家怎么干的、前人怎么做的、政策允许的、行业的游戏规则等等.迷失在自己的惯用套路和行业人的惯性招数上.跟着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长、照搬人家的做法可以生存,但想快速成长和突破就得创新,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我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家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不一会儿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住.如果再过半分钟,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仪器,便会立即引起爆裂,里面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药品,一遇到空气就会突然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实验员们面对这一可怕情景,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这时,实验室里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
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大家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投进玻璃水槽里,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砸缸救人,关键在于舍缸,破缸求命.牺牲缸一个,幸福归大家.但多数人的思维都想得,想活,而不是先想到舍.殊不知,舍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舍放前得放后,最终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机会视而不见,只因我们被我们思维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天地.
还有个案例:
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都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
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他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沉默,听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成了热门话题.这家银行彻底打破了惯性思维,告诉了世人,谁说广播广告非得在那大费口舌.这个沉默时间以自己的不说话唤起所有人说话.
总之,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不仅要关注和追赶变化的步伐,更要鼓励使用创新的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快、更好、更异.这个年代永远是创新的企业能走在前端、创新的个人更易于进入公众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方法,肯定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当然,在模仿基础上的积极改进也是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用于自己行业也同样是一种创新.然而这一切也都必须从打破惯性思维开始.
突破惯性思维高三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