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1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四百余洞窟,开放仅有一百有余,其余的,有些在外国人的破坏下丧失了生命,有些则被时光洗去的亮丽的神采,他们拖着沾上大漠风尘的衣摆,摆着奇特的姿势,柔和地舞。
莫高窟外的河边有一座圆寂塔,外敷白色,沙漠的夕阳洒在它身上,更显端庄、凄凉。塔身旁有碑,是那位道士王圆箓。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他的介绍与照片:小小的个子,普通不过的长相,几经转折,莫高窟成了他的家。但小小的人物,也是莫高窟第一位保护者。但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王道士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及时发现莫高窟惊人的蕴藏,联想起洞窟内残缺的佛像与不全的壁画。那是中国最大的遗憾啊!
相传曾有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从此,他到处化缘筹资,请来工匠,在这沙漠上开凿起石窟来。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第一石窟的乐尊窟。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许多善男信女来顶礼朝拜。建造石窟者也随之多起来,从和尚到王公贵族,又由地方大小官吏、有钱商人到普通百姓。根据自己不同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在那里布施不同功德。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2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25里处,从古至今有着1600年悠久的历史,其壁画有45万平方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在茫茫沙漠中像一个顶天立地的柱子,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在沙漠中和丝绸之路上又称为沙漠明珠。
关于莫高窟,还有两个故事呢。在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后来,他在戈壁上凿着一个窟在那里修行,后来又来了很多僧道,他都也觉得这是好地方,在莫高窟修行,后来许多贵族在这里凿窟积德。
唐玄奘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在印度求经,运送到中国,经卷中主要人文、地理、佛道等等。把取回来的经卷一部分经卷放在莫高窟,后来无人打理。在清代一个叫王圆箓的人来到莫高窟,在清理时发现了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后来被美、日、英、德、俄等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其中千佛洞曾经也十分美丽栩栩如生,那些佛像形状各异,佛像表情惟妙惟肖。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而每一个壁画反映中国佛教的过往历史,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人精彩不已。我们看着残破的壁画,那经卷曾被无情地掠夺走。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无能为力,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名有用之人,以后当我有能力就把部分的经卷运回中国,为考古使用,报效祖国。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3
很久,莫高窟在我的心中都如神话一般存在。大漠戈壁,敦煌丝绸之路,这些地域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仰而生畏,不可触及。
茫茫的大漠中,当三危山闪耀出一束振奋人心的光芒时,当乐樽和尚在佛光的照映下开采出第一个洞窟时,我的心,便已被牢牢地束缚在此了,不断在中国的南方远望北方,想象着这神话一般的地方。
远处,我似乎能看到洞窟中千年的壁画和佛像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信仰;似乎听到了月牙泉在不断地呻吟,请求人们不要破坏环境了。
走进莫高窟,每一个洞窟都充满着无限的吸引力,洞窟内的壁画,佛像,都不再是古人捏出画出的工艺品,已成为了纪念历史的象征,她们代表了莫高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代表了大西北,更是代表了中国的精神内涵。
盯着眼前的壁画,周围寂静,似乎每一位同学都在与古人默语,思考着曾经的一切,猜想着历史的一个个谜底。
莫高窟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莫高窟是绝美的,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因为肤浅的艺术品永远不及莫高窟的深度。莫高窟,意味着文化,意味着美,还意味着人类永久的信仰……
莫高窟不是妖艳的,不是凄凉的,它的颜色是浑浊沉重的,累积起来的是千年的文化砂石。莫高窟,它撑起了千年的风沙,千年的历史,千年的兴衰荣辱。有甜美,有辛酸,有愤恨,有苦涩,这些情感不断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洋洋洒洒地铸成了一个个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大漠深处,河西走廊尽头。
我的敦煌,我的莫高窟……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4
敦煌,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其中敦煌莫高窟最负盛名。
敦煌这个地方,我最早是在春晚上看到的一个节目——飞天舞,才认识的,后来是在电视上看综艺节目和纪录片,才更加熟悉的。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对敦煌的统治,可谓是历经波折。从西域的民族——月氏统治,月氏被匈奴打败后,归于匈奴,再到后来,匈奴被汉朝击溃,从此丝绸之路开辟;从西汉到西晋一直归属汉民族,因为西晋的腐败,皇室南下,敦煌一直在五胡十六国的国家中几经易主,后被隋朝夺回,又在唐、吐蕃、归义军、西夏、元之间变化,但在明清时,尤其是清朝末期,损失惨重,珍贵文物被外国人夺走。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的必经之地,是我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点,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见证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粹。
“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危峰东峙、党水北流、月泉晓彻、古城晚眺、绣壤春耕、沙岭晴鸣”,被称为“敦煌八景”,体现了敦煌之美。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5
如果说兵马俑是秦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那么你知道唐人留下的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是什么呢?我告诉你,是敦煌莫高窟!今年暑假我有幸去敦煌,那形态各异的石窟、栩栩如生的佛像、美轮美奂的飞天着实让人震撼、让人惊叹。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从1600多年前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窟,而每人供游客参观的只有8个窟。
石窟壁画上形态各异的佛像成千上万,难以计数。光彩色佛像就有两千多尊,最大的佛像高达33米,最小的仅十几厘米。
我紧紧地跟在讲解员姐姐的身边,认真地听着,唯恐少看一眼珍贵的塑像和壁画,少听一句精彩的讲解。佛像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328窟的释迦牟尼佛像慈眉善目,他坐在莲台上,他的袈裟裙摆经过了1600年的洗礼,仍是错落有致,轻盈而飘荡,连皱褶纹理都清晰可见。站在他身边的大子弟迦叶,双眉紧锁,表情严肃,显得老成持重; 而小徒弟阿难则面部圆润,一只眼睛眯着,似乎已经走神。听着讲解,我禁不住赞叹古人智慧超群,手艺精湛。这些塑像是用木头做构架,用草木灰和上泥土打底,经几层粉刷,最后上颜料,就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保存至今。
当参观到96窟时,最高的佛像展现在我的眼前,高达35.5米的坐像,我仰着头往上看,原来坐像是从脚部开始往上雕刻的,到头部时石料高度不够,难怪头小,身体比例有些不协调,但也是那样的庄严肃穆,线条流畅,表情丰富。第148窟是个睡佛,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塑像,佛身长14.7米,在他的周围站立着的72弟子,形态各异,表情都不相同,通过每个人的表情表现出对佛祖涅槃的不同理解,简直太精彩了!可惜佛祖身体破坏较严重,在清朝时大部分修复过,看他的眼睛闪着光,那是清朝修复时在眼中镶嵌了琉璃珠,这可是分辨唐朝原版和清朝修复版的诀窍,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后,我立刻指给同伴哪些佛像是清朝修复过的,还有点小得意呢。
洞窟中的壁画宏伟而瑰丽,如果把莫高窟的壁画排列起来,能伸展30多公里,那可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我最欣赏的是飞天。莫高窟的飞天可是全世界闻名,她们身材修长,腰系长裙,肩披彩带,逆风飞翔,身轻如燕,分别演奏着琵琶、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阮弦、箜篌等乐器,周围花团锦簇,云蒸霞蔚,美轮美奂。
记得参观前妈妈还特意在莫高窟带我观看了《又见敦煌》的大型场景剧表演,那些漂亮的飞天姐姐们问我们“你们觉得,我美吗?”下面观众大声回答“美!”“我在这里等了你们一千年了,可是今天我不美了,我的脸在发黑,请帮帮我!帮我保持美丽!”这一声声乞求,震撼着我的心灵。原来人长时间在洞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加剧颜料颗粒溶解,致使壁画画面脱落。了解到这些后,我几乎不敢多停留,只想尽量屏住呼吸,我要爱护飞天姐姐们!爱护祖国的瑰宝。
八年级敦煌石窟说明文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