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龚吹”的民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木鱼记叙文,欢迎阅读分享。
关于木鱼记叙文1
每每看着手上的木鱼红绳,总会想起那年与那个老人之间的故事。
那是我住在北京的一年,我家附近有一条街,有一个老人每天坐在街道的一边,穿着一件青色的外套、一条肥大的裤子,脚踏着一双旧得发黄的解放鞋。他的脸上满是皱纹,眼角的鱼尾纹是那样的显眼。他弓着背,抿着嘴,头发花白,身边放着一块牌子:“请好心人救济,五元起。”我看了,觉得不可思议,从未想过,一个靠乞讨生活的人竟明码标价!
听大人们说,老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儿女养他,老伴很早去世了。以前他还可以做做零碎的工作,现在手脚不便只能靠乞讨生活了。
一天我出去玩,走过那条街,看见他微闭双眼,有行人路过,他也不会主动让他们施舍,只是静静地坐在那。我想起了他的处境,觉得他着实可怜,便从身边掏出五元给了他。他并没有立即接下去,而是问:“小孩,这钱给我你回去可好向父母交差?”我一愣,继而说:“没关系,这是我的零用钱。”他听了,对我微微一笑:“我这钱也不会白拿,来吧,选一根你喜欢的红绳。”说着,他从口袋里掏了出来。我一看,大喜,立马走上前看,这种小玩意最能吸引我的注意了。
我选中了一条木鱼红绳,那小鱼很是生动,红绳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非常漂亮。我笑呵呵着道谢,老人满脸慈祥:“不用谢,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你用钱换了它。”那一刻,我才明白,他标价乞讨,不是想不劳而获,他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活他自己。哪怕这根红绳其实不值这么多钱,但一位迟暮老人依旧如此有骨气的生活,不是很了不起吗?那么,我们年轻人就更应该好好学习,生活,不能只是依赖,靠着别人的劳动而生活。
后来,我常常回去那条街和他说话,听他讲他年轻的故事,他叫不上我的名字,只管我叫“小孩”,这种恬静、不浮躁的生活现在想来依旧很美好。看着他给那些行人选红绳,我觉得他是我值得敬佩的人。
现在,已经相隔很多年了。他是否在世,我也无从知晓。但那年,那事,那人一直在我记忆深处。
关于木鱼记叙文2
佛寺里,鼓回响,钟长鸣。虽是沉重有力但不及木鱼清透空灵。
天拂晓,行云光芒万丈;醒板响,钟声历历可闻。佛寺在天亮前被唤醒。在喧闹的城市中,佛寺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样子晨曦的圣经,诵——悠然清澈,浸润人心。
众僧伏于佛下,脸容严肃。见佛案左侧,棕木色的木鱼睁着大眼。《叩钟碣》,诵,众僧轻声合音,发自内心的诵读声,直入每个人的内心。“笃”——沉重却又清脆,木鱼声穿插其中显得更加凝重而庄严。
木鱼是一种净身的法器,用坚硬的木材做成,这样的木鱼,声——厚重,空灵。在寺中回响。它的眼,永不闭,昼夜长醒,警示僧人洁身自好。像皇冠上的龙眼一样,威严地注视着世间万物。它,洗涤心灵的种.种尘垢,是一面明镜——照本性,净身心。
很多人不信佛,认为佛并不存在。实不然,佛和木鱼一样是工具,是洗涤心灵的途径。如果,心坦然、清明,连佛也可以丢掉。唯至善,至清,是心向往之,却不能至的境界。
身居浊世的我们,如何净心?
“笃笃”,木鱼依旧,佛心清透……
关于木鱼记叙文3
春天到了,花儿绽开了笑容,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观察外面的世界,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今天风和日丽,我和我的一些同学,朋友去木鱼岛玩儿。说起木鱼岛,那可是我们家乡一处不出名的风景,虽说不出名,但成了家乡人民自娱自乐的'圣地。
从新县城出发,经过许家冲港湾,遥远便可以望见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走进木鱼岛,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使人神情自爽。满眼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它们笑盈盈的,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这些油菜花高过我们的头,像织不完的景缎那么绵延,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那么明艳。我登下来,仔细数一数,每一朵花有五六片花瓣,它们紧挨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在说悄悄话呢!蝴蝶从它们头上飞过,蜜蜂从它们身边飞过,都在互相问好呢!
木鱼岛三面环水,左面有滔滔的江水,翻着滚滚波浪,流入大海;右面是一弯湖水,水面风平浪静,鸳鸯戏水,鱼儿浅游,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前面是三峡大坝,每当夜幕降临,江面灯火辉煌,分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光!此刻,爬到小山包上,山呈土黄色,小草呈青黄色,再加上一片花海,让人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
关于木鱼记叙文4
有人问寺院大师,为何念佛时敲木鱼而不敲鸡、羊或其他什么。大师答曰:世间最勤快的生物莫过于鱼,从不合目,终日游动。如此勤奋还需敲打,何况人乎?原来名为敲鱼,实为敲人。
又听说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所以快乐稍纵即逝,烦恼也是蜻蜓点水;所以无所谓露喜,也无所谓含忧。这是否也暗合了佛家的空呢?
鱼在水中游摆,既不是追逐什么快乐,也不是摆脱什么烦恼。只要生命还在就摇尾而游,不追念前世甘苦,也不奢求来世幸福。正是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纤尘不曾落过,杂念更是不曾滋生。
鱼从不考虑人如何看待它们,也从不考虑明日的是非祸福,它们只是终日四处游动,有吃的便吃,没有便继续游。就如云游的和尚,缘起随缘,缘未到亦不强求。
鱼甘做木鱼请佛终日敲打,警醒自身。佛理也化作无数的鱼警示世间,只是我们不曾理会罢了。
鱼的思考
鱼是否曾经或正在思考过?然而我们不是鱼,又怎知它思考与否。于是就出现了庄子与惠子的对白:汝不是鱼,焉知鱼的快乐;而汝不是我,焉知吾不知鱼的快乐。
我把我心化在水里,与鱼共舞。
亘古至今,似乎没有哪种生物能久远过鱼,也没有哪种生物的种类多过鱼。许多的生命禁不起历史长河的冲刷,渐渐销声匿迹,唯有这鱼从河里游到江里,从江里游到海里,又从海里游到陆地上,也终成了两栖动物。
为何鱼的生命力如此恒久?它的祖先有没有告诉过它如何生存,如何与人相处。我们没有思考过,不代表鱼也没有思考过。
也许从古游到今的鱼的确没有任何思考,可正因为退却了矫情的思考,没有了思考就成了高层次的思考。所以所有江河湖海、浅水深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大鱼小鱼比比皆是。
鱼的智慧
据说即使是庄稼地里,一旦水多成涝,日子稍久,那田间就会有鱼苗跃动,而这鱼苗就是不知蛰伏了多久的鱼籽,遇水就得以重生。
这便是智慧,不求安居乐业,唯有随遇而安。众多生物,霸道如恐龙不可一世,珍稀若袋狼种.种。稀有的濒危了,珍贵的灭绝了。唯有鱼,个个看来呆头呆脑,只要有水便成。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挑剔,而恰巧水占了我们星球的70%。浅水就是浅水鱼,深海就是深海鱼,淡水就是淡水鱼,即使见不到阳光的地下水里也有石鱼自在地徜徉。于是,鱼成了世界上种类最多、数目最多的生物
你把鱼养在鱼缸里,它自由自在地游,不会空间有限;你把鱼放在水族馆里,它也不嫌吵,翻来游去,自得其乐;你把鱼养在水库里,它乐在其中,偶尔会跃起欣赏夕阳无限美。
成为案板肉时,它也许会挣扎。但正因为不断被伤害,它们的繁殖能力也。
鱼不择水而生,而是遇水则游。
鱼的生存智慧就是这样——遂了外界的心愿,自己遨游的世界才更宽阔。
关于木鱼记叙文5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那是个美丽的小山村。充满着最朴实的乡情,充满着令人费解的神秘故事。
6岁时,我上学了。那是个小小的学校,说是学校,其实是一座寺庙。到处充斥着佛教的庄严,不可侵犯的气息。
每天中午,我都会早早的来到教室,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其实当时小小的我并不是为了用功学习,只是想做第一个到教室的人。我坐在凳子上,双手托着腮,支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做,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坐就会坐好久,看着同学络绎的来到教室。
在教室发呆时,总是会听到木鱼声。那是一下一下的,不紧不慢,悠远,冗长。回荡在空荡荡的庙宇中。我曾经绕着学校的周围寻找声源,但都是以失败告终。时间久了,也就放弃了寻找。
儿时的我很贪玩,玩的入了神也就忘了回家。在庙里住着一对教师夫妇,我总是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听那木鱼声。中午吃饭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妈妈就会来找他。也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再后来,我就天天在他们家吃午饭了。吃完了饭,就有会去教室,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继续静静的听那悠扬的木鱼声。
奇怪的是,每次到快上课时,那声音变会戛然而止。等到下午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便有会再次响起,所以很少有孩子听到这种声音。只有这间庙里能够听到这种声音,迈出门就一点儿也听不到了。但是,我早已在这间庙里寻找了千遍万遍,的确没发现声源,从此疑问留在了心里。
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那声音突然响了起来。一下一下的木鱼声一下一下的敲击着我们的心。有一个同学怕了,跑了出来,站在门外,向里观望。一个又一个的同学出来了,最后连老师也跑了出来。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发生,最后老师说“没事儿,继续上课吧!
”一进教室,那声音在度响起,四周静的可怕,只要那木鱼声在回荡。也许它玩腻了吧,在我们的担惊害怕中,那神秘的声音消失了。
社会在进步,乡村要发展。我们移到了新的学校,坐在亮堂的教室里,耳边总是回荡起那种声音。那声音伴着我走过了儿时最明亮,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人们拆除了那寺庙,要将它发展成居民楼。在施工过程中,传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在我们曾经的教室—残破的寺庙的下方土地中,挖掘出一具骷髅,旁边放着一把长枪,还有木鱼……
关于木鱼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 在书海中遨游记叙文中学生作文5篇
★ 八年级记叙文700字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