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一范文网: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

  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

  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

  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

  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

  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

  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2)

  位朋友:

  大家好! ˉ

  欢迎来到张家界,非常高兴能同大家一起游览张家界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整个张家界风景的精华。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种说法是,汊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叉称⒋黄狮寨”。

  黄石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中部,海拔约1200米,寨顶面积达200多亩,是由无数悬崖峭壁共同托起的一块雄伟、奇特而又美丽的台地。从寨顶眺望四周,只见云漫万壑,千峰攒聚,绿树凌空,薄雾飘舞。黄石寨是张家界风景的精华,一位著名诗人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曰呆。”

  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隐隐约约躺在茂密宁静的杉林里,那就是“杉林幽径”。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从杉林幽径上山,两边景点竞相耸立,让人目不暇接。

  前面这个景点称做“罗汉迎宾”。请大家注意左上侧的石壁上,一个大肚罗汊正靠近一棵松树盘腿而坐,他头戴僧帽,歪嘴斜眼,满脸堆笑地凝望着山下。大家若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特别像民间传说中的“济公”和尚。

  离开“罗汉迎宾”,请继续往上走。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岩罩,它高约3米,长约20米,上面有一个2米多宽的岩石悬罩,它叫做“大岩屋”。这里既是游客们小憩的好地方,也是一处绝妙的观景台,往东可以看到花溪峪、种子园与锣鼓塔一大片风光,其间重峦叠嶂,万峰耸立,云雾缭绕,恍如仙境。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岩屋旁边的岩石“铁墩台”。它上大下小,四四方方,传说这是八洞神仙路过时从伞把上扔下的一块铅石,专供烧炭翁与老铁匠砍柴、打铁维持生计用的。

  在大岩屋的上面,有一座突兀在山腰上的山峰,颜色金黄,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人们称它为“半壁江山”。从下面看,它犹如一扇巨大的手掌,五指伸开,而且手掌略收。它耸立在那里,正如同大斧劈开的半边山一样,真是鬼斧神工!难怪诗人都赞道:

  “正看咸壁侧成掌,点化全在花和尚,借茱开山斧一把,霹雳一声戍四方。”

  大家请注意听,前面传来了阵阵歌声。这是悦耳动听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点歌台。看,一个个衣着秀丽的土家姑娘正在载歌载舞地欢迎着各位来宾,她们优美的歌声是否会唤起您对土家民风的无限向往呢?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否带给您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此时此刻,您是否感悟到张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谛呢?

  大家现在已经到半山腰了,离“会当凌绝顶”的寨顶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请看,前面有一块巨石凌空突出,崖下一片杉林连绵起伏,绿涛汹涌,这个景点就是“点将台”。相传汉留侯张良当年为了寻找师傅的踪迹,来到此地隐居,却遭到大权在握、专横一世的吕后的猜忌。为了对付吕后的大军围攻,张良在此日夜操练人马,以防不测。据说,这里就是张良当年登台“点将”的地方。

  过了“点将台”,大家往右边沿台阶向上走,上面是一处天然石壁拱成的凹型崖壁观景台,这便是“娱乐台”。这里可以近看“天书宝匣”,远观花溪峪,上眺千峰错列,下瞰林木苍翠。大家请看右边对面的山上,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兀自独立,顶端为一平台,上面有一块长约3米、宽1 ̄5米的石匣,匣上有一个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周围环绕着五棵翠绿的松桕。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张良取出的天书后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回首眺望对面的山峰,峰顶平整的岩壁上,有自上而下均匀整齐的线条,上面还有许多笔画依稀、似是而非的斑斑点点,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相传这就是被张良重新放起来的“天书”,这个景'点叫做“天书高挂”。据说,天下太平之后,张良就把天书高挂在这里,让天下所有能够看懂它的人来读它,您看懂了多少呢?如果仔细看,在“天书”的下面还有两只探头探脑的乌龟,似乎正驮着“天书”在艰难地攀登,好像不达天界誓不罢休,大家都叫它“双龟登天”或“金龟驮天书”。

  看过天书之后,继续攀登。大家请看前方,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通道,其形如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大家请注意旁边的两座山峰9排列整齐,威武雄壮,酷似古代的武士,一左一右,长年守候在南天门旁边,人们称他们为“把门将军”。他们身穿铠甲9腰悬宝刀,背插羽箭,身材伟岸,形态逼真。据说这是把守黄石寨的山神。

  不知大家注意到身边这一棵参天古木没有,其树龄在百岁以上,叫“青钱柳”,又叫“摇钱树”。它结籽成串,形状如钱,成熟时色呈金黄,中间有仁,周围还有花纹,同古代的铜钱一模一样。它的树根从底部分成大丫,春夏季节,树冠就像是一把撑开的巨伞,枝繁叶茂,给我们一片清凉;秋冬时分,树叶泛黄,果实成熟,风一吹动,串串果实洒落在地上,就像是一串串金黄的铜钱,由此得名“摇钱树”。

  大家请看这边,过了“摇钱树”不远,前面便是“定海神针”。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强硬的身躯支撑着整座大山。 “定海神针”与“金鞭岩”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天然壮景”。习阝前面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点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300余米,根部稳扎大地,真像一根擎天石柱!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为立在南天门下面而得名。它与“西天一柱”遥相呼应,传说二者是两只独脚猕猴所变,当年它们为救孙悟空,被二郎神'点化,只得永远立在这里了。

  “南天一柱”是整个“武陵源”风景的特写,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忍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景点是“王光美诗刻”。1983年11月30日,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在溯南省人大副主任罗秋月等人陪同下,登上了张家界。想当年,这里还是一条人工刚刚挖出来的小毛石路,王光美被沿途风光所震撼,也不免勾起了许多往事。她先后涛览了四处景点,吟出一首四言诗来: “奇峰异石,冠绝天下。苍松青杉,美不胜收。”有人说这是一首双关诗。一个“奇”字是对刘少奇同志的全部评价;一个“美”宇,则暗示了她自己深隐在心底的不宜直言的另一层意思。 |

  大家现在已顺利登上黄石寨了。前面这座上平下悬的圆形石峰就是“摘星台”。站在台上,使人油然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这里可眺望“双门迎宾”、“天然壁画”、“玉瓶峰”∫兔儿望月”等主要景点。特别是到了晚上,有一种与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能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说起摘星台,还是在建园初期,1983年11月8日清晨,天边上还残留着几颗星星,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的张劲夫同志便迫不及待爬上这座石台,面对足下千百座石峰,随口吟诗道:“千峰竞秀,万木葱茏,琳琅满目,美不胜数。虽非天上,不似人间。借以喻此,不为过也。”这摘星台也就是他命名的。

  前面这个人工景点就是“六奇阁”。 “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这是公园内惟一的入造景观,它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层,攒尖飞顶,重檐突出,是一座集民俗、书法、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殊楼阁。站在三楼,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阁顶,可以看到衰家界、杨家界、天子山、朝天观、三姊妹峰……

  接下来沿着长2200米的山顶环绕线游览五指峰、前花园、天桥遗墩等景点。这里的每一座岩峰都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每一座岩峰都隐藏着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几年前,—位来自东北的女作家,就站在五指峰观景台感叹道: “看了张家界的风光,觉得真可以死了厂接下来她又说: “看了张家界的风光,觉得更有理由好好活了!”两句话看起来前后矛盾,其实不然:前一句是说能见到像张家界这样奇美的风光,此生足矣;后一句是说人生是如此美好,理应更加珍爱生命。面对鬼斧神工的前花园,诗人丁芒也发出了“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何能叫老翁”的感叹!

  在大蒙的前方有一排六座高达200余米的山峰,就像桥塌后留下的桥墩,所以叫做“天桥遗墩”。再往左前方看,山峰下有个狭长形的石洞,叫飞云洞。1984年9月7日上午8点半,就在眼前这一片被石峰围出的空间,出现一个直径约200米的彩色光环,当时五位目击者狂呼雀跃的身影清晰地倒映在光环中心,连四周奇峰怪石也在光环中时隐时现。20多分钟后,光环渐渐消逝。这种气象奇观俗名叫“佛光”,1996年5月15日,天子山神堂湾也出现过佛光奇观。

  现在来到后山门,它犹如一道石门,中间陡峭,两边狭窄,地势十分险要。过去这里是登黄石寨的惟一通道。1995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就是从这里上下黄石寨的‘上山途中,江泽民同志在休息时,兴致勃勃地拉起二胡,为当地的土家族女歌手伴奏;登上寨顶后,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唱段,与游客们同乐。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大庙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

  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

  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一起循着昔日皇宫贵族的足迹迈入棂星门逐一参观游览。跨入棂星门,即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有水火池(俗称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

  前面所见的这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又名盘龙亭,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的确,这是湖南省保存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

  既是戏台,又名盘龙亭,那为何称“奎星阁”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在三楼阁顶内原塑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即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和状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钟鼓齐鸣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眼前这座很象一个“川”字的三个半圆形门叫“川门”,也叫正南门,是岳庙的第三进,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44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我们所见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上刻清圣祖玄烨亲撰《重修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遗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迹毁于之中,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龟趺,是由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重20吨。

  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由于时间关系,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稍后再讲述给各位听。

  看完御碑亭,让我们接着参观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接宾客的仪门。古人云:“天地顺而嘉应降”,“嘉应”是有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七开间建筑,是整个大庙宽的地方。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及众多的名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碑刻,不同时代,不同书体,各有千秋,蔚为壮观。可惜在中被砸毁,现仅存有清代张凤枝、卞宝弟《重修岳庙记》两块碑刻。嘉应门两侧是东、西回廊,各有厢房53间,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分别供僧、道居住。这八寺、八观表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地位平等,同存共荣。这种独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现象,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往前看到的则是第六进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为文物展览之所,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穿过御书楼,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仿照故宫太和殿式的建筑,便是整个大庙的精华所在——即第七进圣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的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征着南岳72峰。

  我们现在所见的正殿前端的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香客焚化香纸炮烛的熔炉。很久以来,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的确每年来自国内外进香朝拜的客人数以百万计,且很多人年年都来朝拜。右边的这座宝库是供活着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边的一座则是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请各位在烧香时可不要烧错了香炉哟。“既然南岳圣帝照远不照近,那么,南岳人一定不信南岳圣帝啰。”确实南岳人平时很少拜圣帝,但在南岳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当地居民在每年大年初一日开门的件事一定是带着香、炮、烛去大庙给南岳圣帝拜年,在给圣帝拜年的途中遇到亲朋好友、同事等视而不见,互不招呼。

  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圣帝殿前举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会,那时人声鼎沸、鞭炮震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因而参加新年祈福法会(烧头香),便成了南岳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级石阶中的这条汉白玉拜殿游龙,昂首拽尾,相传它不甘拜圣,欲飞天遁逃,结果被雷神击落在殿前,摔成五节,让它永远看守正殿,以示惩罚。

  请各位抬头看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在屋顶所见的这些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七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

  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和田园风光等,内容大都取材于《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精彩动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门前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其余70根均由两截连接而成。

  大殿正中汉白玉基座的神龛内,供奉着高达6.3米的南岳司天昭圣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黄帝命他为火正官(火神、赤帝)。并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衡山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建祠纪念,埋葬他的山头叫赤帝峰。历代帝王都派出大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圣帝左右立着金、吴二将,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各位请抬头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个巨大的木雕彩凤花瓶的叶瓣支撑上面的梁架,几百个斗拱,一个个、一层层递叠到屋顶。真是木雕彩凤绕梁翩翩起舞,梁柱盘龙张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画维妙维肖。殿后大门上的“五龙朝圣”石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檐中的丹凤朝阳,三龙戏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个殿宇由彩绘装饰得富丽堂皇,真可谓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艺术宫苑。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高超,无不令人惊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智慧。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圣帝父母亲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中被付之一炬。现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坐像。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们啰。

  北后门为岳庙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代表道教,祀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西有辖神殿,又称辖神祠,主祀辖神总管像,代表佛教。一观一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

  好,南岳大庙到这里就参观完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这次南岳之行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同时竭诚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南岳衡山,再见!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4)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5)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代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


相关文章:

1.湖南导游词五篇

2.湖南导游词

3.最新的湖南概况导游词范文

4.一些湖南的导游词

5.湖南导游词怎么写

6.湖南导游词

7.关于湖南的景点导游词

8.湖南长沙导游词5篇

9.关于湖南景点导游词精选

10.关于湖南景点的导游词精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导游面试湖南景点导游词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