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一范文网: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圳的成功实践更让我们更加坚定信仰,坚定道路,坚定信心。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1】

面向未来,深圳必将再闯三关闯出新高地

纵观四十年发展历史,深圳经济特区几乎每跨出一步,都要经过一番“闯”的经历。要在一片高原之上再攀高峰,深圳未来的发展还需再闯三道关。

四十不惑!于个人而言,四十已是壮年;于深圳而言,四十正青春。

这是一个一出生就开始奔跑的城市,一个“闯”字融入了他的奔腾的血液,以奔跑者的姿势闯出一条生路,闯出一条新路,闯出一片光芒四射的美好前景。

40年前,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深圳画出“三步走”的路径图: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再到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历史使命再度升级。重任在肩,使命在肩,深圳靠什么挑起重任、承担使命?

纵观四十年发展历史,深圳经济特区几乎每跨出一步,都要经过一番“闯”的经历。要在一片高原之上再攀高峰,深圳未来的发展还需再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改革再闯新禁区。

从一个边陲农业县一跃而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因改革而兴。

犹闻蛇口响起的改革“开山炮”,以打破“大锅饭”的勇气,迸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强音;犹见特区第一座商业楼宇的崛起,以推行基建工程招标制创造出振奋人心的“深圳速度”;犹记得“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洪亮的响声,冲开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这一法律禁区,促成宪法的修改……深圳以一往无前的斗志、敢为人先的精神顽强地冲开原有的藩篱,获得追赶超越的加速度。

198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房地产公司经理骆锦星(举11号牌者)以525万元的价格,获得市政府拍卖的一块住宅用地的使用权。新华社记者程至善 摄

当“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五大战略定位赋予深圳时,深圳犹如有了向最高峰发起进攻的高远目标,这个城市有了登高望远的强劲动力。如何将“五大战略定位”与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无缝对接,如何在2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的高位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如何将超过2000万管理人口的城市有效提升管理治理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深圳已到“高位过坎”关键阶段。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发展面前的高山和险滩,化解矛盾,超越自我,过去靠的是改革,如今深圳仍然需要改革来破题,继续在思想解放上做文章,让各种思想的种子、理论的火花碰撞交融,催生更多加速发展的思想观念,为全面深化改革启迪智慧,探路导航。

第二道关:开放再闯新世界。

深圳因开放而兴。

向外商投资全方位开放,2019年全球就有80多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落户深圳,投资总额近千亿美元。我们欣喜地看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正在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重大合作平台将有机对接港深及国际创新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圳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8月18日,一趟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径莫斯科、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华沙、汉堡等地,将于16天后到达杜伊斯堡。来源: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开放,让深圳拥有了与全世界打交道的机会,拥有了放眼世界的眼光,熟悉了与世界接轨的规则,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

学习借鉴香港的招投标制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深圳建设日新月异;向新加坡学习,闯出了全国首创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让深圳证券交易所破茧而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让深圳能更好地办事、更容易成事……

历史赋予了深圳更宏大的目标,更伟大的使命。要完成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影响力的目标,要成为全球的标杆城市,深圳还需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开放的广度、深度、高度上再上层楼。

第三道关:创新再闯新高地。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因创新而强。

回望过去,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的基因,渗入血脉。

一系列的数据和成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深圳GDP增速在一线城市中稳居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多年来保持在30%以上;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已经是15连冠……如何突破“增长的极限”,深圳需要站在过去4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工作人员介绍妈湾智慧港。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凝聚全世界高端人才和团队到深圳创新创业,深圳需要完成人才队伍建设的“弯道超车”。

高新突破,基础科学很重要。在一些前沿领域领先发展,深圳惟有突破一批基础科学的瓶颈,获得一批颠覆性的新理论、新技术,方能收获更多“硬核产品”,从而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创新突破,需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创新常常和失败相随,如何创造宽容失败的环境,树立容错的导向,探索“为失败买单”的合理办法,才能为勇于创新者解除后顾之忧,凝聚起更多的创新力量。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永立潮头,敢为人先,深圳大胆地往前闯,定能闯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未来,示范中国,标杆世界!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2】

回首深圳过去的40年,特区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上,始终雕琢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人民群众支持改革、投身发展;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人民”二字;深圳人的奋斗目标与初心,永远牢记着民生福祉。

这是一座创造奇迹的活力之都,“深圳速度”一直以来都被外界称赞。与深圳的经济实力崛起同步成长的,是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人,他们汇聚到这里,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来了就是深圳人,心安处即吾乡。民生安稳,可保心安。大家带着各自的向往在这里风雨兼程,就是为了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住有宜居——截止到今年,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完成居民优质饮用水管网、市政中压燃气管网、管道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剩余4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病有良医——今年起,深圳成立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构建立体化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重大疾病的预防救治能力,市民基层看大病将享同质化医疗服务。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学有优教——今年,深圳高质量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6万个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80%,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出行有质——四十年以来,深圳不断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今年优化调整85条以上公交线路,改善10个以上片区的公交微循环。治理交通拥堵节点100个,打通断头路15条,新改扩建自行车道约300公里。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环境优美——今年深圳新建、改造提升公园30个。通过经济鼓励等措施,淘汰老旧车6万辆。推进深圳河、茅洲河、光明湖等河湖沿线240公里碧道建设。

除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在就业方面,深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就业保民生、减负担保企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成效显著;在基层服务方面,深圳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便民利民等机构的建设,推出各项“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延期办、线上办,让市民少跑、不走冤枉路。同时让便民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便利的日常生活服务。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在全力做好全市各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让学校开设“空中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手抓科学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深圳实现了“两手抓,两手硬”。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惠企16条);为了促进消费,深圳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全市各区拿出真金白银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复苏,提振消费信心……复工复产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基石”。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才能进一步推动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

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劳有厚得;政府善治、体制保障;产业高校、优秀文化;青山绿水、碧野柔光……四十载砥砺前行,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不忘的初心。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人来闯”,渐渐地变成“人人栖居”,深圳坚持以改革_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便是人们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最好的证明。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3】

最动听的城市情话:“来了就是深圳人”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全球全国人才涌入深圳的内心写照。没错,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应该具有许多气质,而在这些气质里最引人关注的“海纳北川”的包容。

朋友在深圳工作生活快20多年了,以他的才华和目前所具有的财力,完全可以选择到其他大城市过另外一种生活,然而他总是以“这辈子就待在这里了”表达对深圳爱的执着。朋友也和千千万万深圳人一样,本不是深圳人,但从来了深圳的那天开始,就已是深圳人。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是全球全国人才涌入深圳的内心写照。没错,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应该具有许多气质,而在这些气质里最引人关注的“海纳北川”的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所彰显的,正是深圳大气包容的城市精神。

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谁都希望能得到这座城市敞开胸怀的包容和接纳,而深圳有的是包容。今年大学毕业的小徐,不仅通过网上投简历,在深圳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而且通过“i深圳”APP,只跑了一趟就完成了入户登记。“来了就是深圳人,没想到成为深圳人这么简单轻松。”小徐重复着不少外来者的赞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深圳连着一长串的鲜明符号,改革、创新、开放……先行、示范、标杆,但支撑起这些符号的永远是人才。从建立特区时不到3万人口,到现在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成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而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各地年轻人选择来此奋斗、扎根,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相交融。好多人带着激情而来,来了就不愿意离开,来了就真心守护守候。最可宝贵人的因素在这座城市有力激活并且强劲释放。

深圳持续铺设厅堂一体化智能化的智慧服务窗口,使群众能够自助办理业务

“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在深圳演绎“圳”是“正”和“真”。所谓“正”,就是正在,无时无刻。用创业奋斗者的话说,这里有着最适合创业者发展的土壤,各种围绕人才引进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执行兑现随时在路上。所谓“真”,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既然承诺的就要真兑现,就要用行动说话,让“深爱”、“圳等”变得更加可以触摸。

没有足够的重视,就难以形成极大的包容。每年的11月1日是《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规定的“深圳人才日”,是为人才设立专门的“节日”。正因为够重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包容接纳早已进入“秒时代”。2018年6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应届毕业生接收“秒批”改革,2019年2月将“秒批”改革扩展到在职人才引进、博士后和留学归国人员引进。

一座城市够不够包容,外来务工者最有发言权。而在深圳,包容体现在外来务工人员与市民的差距越来越小,让外来务工人员切身感受到“子女上学、医保,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没有户籍限制,今年4月起深圳面向在全市居住、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发行颐年卡,可享受免费进入公园、景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等敬老优待。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条件者可被纳入保障房体系,其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如今,这座城市还在想方设法弥补短板,目的就是要外来务工人员充分感受到,差别进一步缩小,在某些方面甚至没有差别。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一路走过,始终流淌着开放包容的血液,迎接着每一个寻梦人的到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包容,而包容也成为推动深圳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力量。数千万人奔涌而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发展奇迹,这就是包容的力量。

太爱你啦,“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4】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力量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20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年,范文参考网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11点。“在老家,大家晚上10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在深圳,企业普遍提倡内部选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工作总结范文”戚卓说。

由于表现出色,创维集团成立品牌部时,戚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集团总部工作。从郊区来到摩天大楼林立的市区,这段路,戚卓走了3年。深南大道、地王广场、华强北……这些曾令她艳羡的景观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余,戚卓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体验式沙龙,受到很大触动,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开始着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相关知识。

那时,已经34岁的戚卓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她能行吗?

“最初我也很犹豫,觉得自己早过了学习的年龄,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既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50多岁的职场资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励让我燃起信心。”戚卓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的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学习充电,来晚了就会找不到座位,只能‘转战’咖啡馆和书吧,正是这种氛围激励你去学习。”戚卓说。

2014年,36岁的戚卓决定,离开创维集团,挑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看到这座城市在改变中进步,身边朋友在改变中成长,我也想改变一下。”戚卓说。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取得资格证外,还得经历长期的实习锻炼。2016年,她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开始实习。然而,实习非但没有工资,还得“倒贴”学费。

“前半年的实习期,各类理论学习、接受培训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还没达到签约条件,后半年的实习期,我给自己加大了学习和培训强度,心得体会范文又花了三四万元。”戚卓说,尽管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但她还是坚定地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戚卓通过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考核,正式成为签约心理咨询师,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人、竞争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戚卓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

戚卓喜欢骑车去深圳湾公园,沿着滨海栈道骑行,凉爽的海风吹过,视野中的大厦高耸入云,近处的公园草木葱郁,让戚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还是想不断奔跑,因为深圳的活力、朝气给我力量,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5】

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既没有本地人,也没有外地人的城市,因为“来了就是深圳人”。也正因此,长期以来,深圳不断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南下逐梦。这些逐梦者,成为深圳得以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多数来深建设者的感受中,包容、公平、自由的环境,是深圳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深圳最亲民的表现,而这些,都是深圳从改革开放中汲取的养分。

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是改革开放的晴雨表。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近些年,也有不少舆论指出深圳的改革锐气不复当年,创新力度也有所减弱。不可否认,当年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如今已经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

如今的深圳,多了两个重要的使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何完成?如果说,当年深圳的改革凭借的是勇气和魄力,那么在今天,或许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和眼力。

过去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在于全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如今若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就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继续改革创新。去年8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给深圳提出了“法治城市示范区”定位,强调“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这显然给了深圳更大的立法权和制度自由度。而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深圳大可用好特区立法权,在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市场制度设计等,加速推动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正循环,继续保持创新驱动标杆城市的地位。

其次,深圳需要在空间扩容上继续发力。无论是房价高企,还是产业外迁,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土地空间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虽然当前深圳无法在行政区划上作调整,但却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辐射和经济联系,比如打造产业转移阵地、城市飞地等,不仅可以缓解现有城市容量过大的压力,还可以打造经济圈,在实现多赢的格局中争取更大的发展筹码。

最后,深圳还要在区域合作上继续做文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香港的牵引下,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群,但在珠三角新一轮发展中,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落地之后,作为珠三角东岸的中心城市,深圳更需要起到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城市之间资源统筹配置的能力,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实现各个生产制造环节的分工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共同体。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5篇相关文章: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5篇

★ 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习心得【5篇】

★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感想【5篇】

★ 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篇

★ 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篇】精选

★ 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范文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感想作文5篇

★ 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