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
“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不会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依然能冷静分析现实,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就能重获自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外的励志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篇1
任何经典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跨的了时间的维度。《肖申克的救赎》虽不是时代的宠儿,但其锋芒亦不可挡。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突然增多的闲暇时光,让我们有了一次机会沉淀下来好好看一本书亦或是重赏一部电影。这次是我第三次观看《肖申克的救赎》,影片虽然再次结束,但安迪那强大的精神信仰和他将近20年的坚持与隐忍依然让我感触颇深,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不能写出深刻的评论,只能写下自己的拙见。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像安迪一样,我会活成什么样子,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不知道,但其实是我自己不敢承认罢了。在肖申克的围墙里生活20年,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会被“体制化”,影片借瑞德之口说道:“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时间久了,你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布鲁克斯就是被体制化的典型,他与社会脱节几十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假释机会,他慌了,他甚至想要用伤害同伴的方式来获得继续生活在肖申克的机会,尽管最后他穿上正装,踏出铁门,像个真正的社会人一样试着去融入社会,但当年老的他面对街道的车水马龙时,面对夜里把自己惊醒的噩梦时,面对与自己格格不入却异常忙碌的世界时,他选择了一种在外人眼里看着极端,在自己眼里觉得舒缓的方式结束了他暗淡无光的一生,我想,对布鲁克斯来说能“救赎”他的方式只有两种——在肖申克当图书管理员直到生命的尽头或是被世界孤立到独自去天堂,安迪是肖申克里独一无二的光,他有多明亮,布鲁克斯的影子就有多灰暗,布鲁克斯是一个悲剧,一个我们无法挽救的悲剧。
布鲁克斯的怯懦来源于他精神上的禁锢,在监狱的日子里他亲手给自己的心铸造了墙,但安迪却不同,他至始至终都未曾放下手里的枪。
我想象不出安迪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面对姐妹花的不堪折磨时选择隐忍,有多么的执着才能坚持六年每周不间断的给州政府写信,有多强的信念才能花19年的时间用一把鹤嘴锄凿出一条自由之道,在肖申克的20年时间里安迪从未放弃过怀抱希望和向往自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永远自由的与希望为伍,以坚定的信念为枪去对抗命运的玩笑。
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篇2
对于整个电影,正如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而是关于希望、梦想和爱的故事”,
由于女儿的疏远,拳击教练法兰基长时间在人群中封闭自己,直到麦琪走进他的体育馆,历经挫折,麦琪强烈意志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软化了法兰基的心房,决定承担一切风险调教麦琪成为女拳击手。在训练的过程中两人的遭遇启发了对方,他们发现彼此意气相投,一同找到力量超越过往伤痛,同时在彼此身上找到失去已久的家人归属,他们同舟一命面对一场超过想像需要无比精神与勇气的抗战。
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篇3
记得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时候,那是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热情澎湃的初三元旦晚会的教室里。这天晚上,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豆蔻年华、意气风发的神情,这才是我们这个阶段该有的风采。平时被学任务压榨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任何自我的情绪,如机器一般。终于,在这元旦晚会上,像气球爆炸一样的释放了,老师也放松了原本紧绷的弦,同学们更是随之放下悬浮在空中已久的心。就这一次,就这一晚。夕阳西下,天空中涌现出火焰般红彤彤的长河,燃烧后的余烬飘摇在校园里天鹅绒般的绿荫丛中,仿佛这些花草树木都在为我们,为这个节日热火朝天、歌舞升平。这时,班里的同学,早已如坐针毡,等待着老师许诺后的电影放映。
对于这部电影的回忆,不仅仅只有电影中的情节,更多的是在看电影时班级里的氛围和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放松的表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眨眼之间,已到大学,回不去了岁月画下的单行线,只能让人回味无穷。电影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我想,这部电影并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讲述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更多想反映一种现实和人性的美丑。
如果要简单除暴的把电影的主要任务用二分法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的话,老船长很可能是最难归类的那一位。他固然被虚荣心驱使,但同时他也有着人性的光辉,而他最终放弃逃生的机会,和着背景音乐(白星乐队原定在甲板演奏的最后一曲蓝色的多瑙河)沉着地踏进船长室的那一幕,更是让无数观众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命中注定,每人的表现令人深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部分人是试图逃生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要;而另一部分,则是选择负责到底,舍己为人。死神面前,人类终于没有了高低贵贱的区别,穷人和富人一样,都可以平静地正视注定的,即将到来的结局。
在影片的结尾时,杰克把生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不少人因此热泪盈眶,我相信,那时的我们看到这时影响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只是简单地被男女主之间的付出与牺牲所打动。时隔多年,第二次再看《泰坦尼克号》,已跟当初的心境有很大的区别。开灯后,班里再次起哄,嘴里讨论着自己的观后感。看到每位同学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与满足,纯真可爱。希望可以不断领悟其中的实质性的道理和感悟。
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篇4
当你年老,以为已经看透世事,却突然的发现大彻大悟离你还很远,依然有无数问题是无法解决,但死神已隔门而立。
《老有所依》是Honey在看的一部剧。看着honey在一边哭天抹泪一边自虐的追剧,我亦参与其中。
当人这个高级动物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去思考人生意义总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对当下的中国人民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应该是大多人的人生终极追求。不是觉悟,而是供得起自己的房子,养得活自己的孩子已经难能可贵了。
赵宝刚的电视剧有如《北京青年》,总是让人有些许的冲动。《老有所依》,老老实实的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从报刊亭到超市生鲜,从服装店到桐城水乡。围绕平实普通的家长里短,讲述老少两代人的生老病死,对活着的困惑。
看着这对小夫妻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后退缩着以保卫自己家的周全,让我觉得自己好似失去了为人的尊严,变成草芥,变成虫子,变成海里的泥水,在太阳的炙烤下裂成干枯的沙子。
没有健全的养老体质,“缴十延五”的政策出台,生二胎只是增加待宰的羔羊。老有所依感觉只是一个梦,这个梦在养老政策的节节败退下变得更冰冷了。一个真正的强国在于敢不敢面对的人生的虚无,并竭尽全力在物质上保全它。而不是一面忽视现实的问题,一面歇斯底里的大笑,妄图用纸扎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上有老下有小的才是家,是多数普通百姓的终极归宿,日复一日的担心持续着,物价疯涨工资不涨的情况里如何养家,何时能喝上一口没有污染的水吃上一口没有污染的食物,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办,父母看病的医药费要报多少钱,住的房子会不会拆。“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看看这个城市的样子,除了钱这个字之外,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是非黑白”,
当江木兰对吕希谈起自己来北京上学、工作、成家、生女过程中所忽略的事,总会被掷地有声的台词不断敲击心房,对号入座的进入其中,“就觉得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风雨中伫立不倒,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随时迎接你。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亲情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暖,父母用她的身躯为我们阻挡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用身体散发着绵绵不断的爱的阳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细细回想,自己总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战歌宣扬,却忘记了他们对我的爱。只有在受到伤害,舔舐伤口的时候,才记起家。
不敢想象,这些画面必定将是我们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动写照,剧集着力表现的现实、心灵困惑,让我无法直视
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篇5
尹希雅是一个体贴的女儿,为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她可以放弃自己向往的一切,而她的母亲同样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心爱的女儿她可以牺牲自己的所有,她也同样可以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为了捍卫女儿“做梦”的权利,他可以用一己之力孤注一掷。
女儿理解母亲,机场弃琴;母亲理解女儿,坚定立争。因为亲情,她们彼此理解,也正因为这包含爱的理解,他们都后多或少地改变了命运,在有关命运的抉择中,因为理解,她们写下了爱的诗篇,她们都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其实,每位母亲,都是孩子生命里的那颗巨星,为了孩子,她们倾情付出,在命运的抉择中选择了燃烧自己,照亮了孩子,却失去了自己理应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然而,生在当下的我们,又有谁真正体会到母亲的苦心?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的梦与她相违,那么请你暂且定息,并非是希望你放弃,只是希望你可以对她多一些理解,因为在生命的旅程中,她曾无数次满足你无理的要求,无数次默默接受你的不满与厌烦,她给予了你太多太多,而你又有什么理由不给予一点回报?对她多一些理解吧,只为让她宽心,在有关你的命运的抉择上,她定会理性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