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6篇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遍,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1)
可能是因为林语堂写的是英文本,没有自己写中文版,故而翻译的可能和作者本意有差,但大体不差。
这是一本讲述苏轼生平的传记,并没有以作品为主述说。是事件,加上各种版本的记述。有人物,都是和苏轼相关的,有朋友,有对手,有先朋友后敌手,也有敌手中的善意者。苏轼对这些人都无恶意,均一心对待。可你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所以苏轼在为政后期屡遭贬謫。贬黄州,惠州,儋州,越来越远,但苏轼都顽强地活下来了。却没想到,在遇赦而归途中殒命,时也?命也?
本书对苏轼评传时,把王安石写的太黑了,可能政治家的王安石真的如此,但读的时候心里真不舒服。王安石可是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花木成畦手自栽”“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八大家之一”的人,我觉得是个可爱的老者,还不至于一无是处。林语堂把他抹的太黑。
总而言之,封建时代的为官生活,是你死我亡的斗争。平民生活,是水深火热的挣扎咕哝。还是现在这个时代不错,在做良民的前提下,至少能活过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活过七十也就足够了。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2)
读了《苏东坡传》后,我觉的他是一个乐天派,什么事都能开心面对。他还是百姓的朋友,一个诗人、一个酒仙、一个小丑、一个大文学家……
苏东坡虽然曾经度过一段风雨人生,但是他却很开心的度过,这一生没有一点怨言。不管在哪,他都很开心。不管他走到哪,哪里的百姓都很开心,他都能和百姓成为朋友。到哪都开心。他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爱说实话,不管皇帝怎么罚他,不管责任在不在于他,他都没有半点儿理由为自己辩解。
当时的皇帝很无能,国家都治理不好。而苏东坡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令我敬佩,他的所做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他有一颗博大的心。
有一个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度步,他问侍儿们一个问题:“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儿们纷纷说:满腹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这就是苏东坡的不合适的表现。然而这又是文豪的可爱之处。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3)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过人之处在于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吾上能够陪玉帝,下能够陪卑田院乞儿。眼下见天下无一个不太好人。”它是苏东坡对他徒弟说的话,话说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适当但是。
林语堂书中的苏东坡嚣张癖好,也可以轻轻松松玩笑话,也可以再三庄重,从苏东坡的笔头流露出来的是人们感情之弦的震动。有愉悦,有开心,有梦幻2的覺醒,有听从的忍耐。林语堂自诉自身是一个乐天派,描绘苏东坡这另一个乐天派。虽然苏东坡遭受历代皇后的庇护,但他的官运一直也不顺利,屡屡贬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我钦佩苏东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洁,拥有一颗众多而仁德的心,虽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学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变法维新的情况下,他勇于逆向行驶。先不用说王安石变法的內容怎么样,可是在那么一位在当朝颇得宠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讲出抵制,这一份勇敢无畏的胆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钦佩。
苏轼的一生能够说成艰辛动荡不安,政治上的奸险小人,为了更好地严厉打击这一代文学家,甘愿使尽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贬官,离中华更加漫长,到最终,乃至拥有元党人碑的发生,被刻上党人碑的高官,重则拘押,轻则贬放远地,非经许可,不可内徒,而苏东坡,与司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单前端。但就这样的政治上的残害,苏东坡分毫不以为然,潇洒依然。
苏东坡过得开心,义无反顾,像一阵轻风渡过了自身的一生。在苏东坡彻底松弛下来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时,他所作的美文杂记,就具备此类香醇的风趣美。
在苏东坡临终前,他曾轻轻地说过一句话:“灵山或许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脱之道取决于与当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苏东坡连遗教都没对孩子说便来到。
苏东坡的肉身虽已化作灰尘,但他的精神将永恒不变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将把他的精神弘扬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里。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4)
凉风吹透扉页,萤火婉转指尖,手中的书本微微泛黄,苍劲的字氤氲着墨香。我走进历史深处,猛抬头,却看到了你。
你生活在一个承平日久,危机四伏的时代,求变图新的呼声与努力不断高涨,又不断被无法更改的制度弊端所扼杀,你怀揣着“奋厉有当世志”的儒家思想,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胸襟坦荡,正气凛然,不向任何权势低头。你想成为这昏昏之世的昭昭之雷,惊醒昏聩的统治者,救活苦难的国与家。然而,事与愿违,你却在这纷繁错乱的局面中碰得头破血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得意时,你是誉满京城的新科进士,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你是柏台肃森的狱中重囚,是啖芋饮水的南荒流人。然而“成固欣然,败亦可喜。”你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四任知州泽生民,战饥荒,驱疾疫,急民之所急,雷厉风行,政绩卓著。尽管已经年过半百,尽管已在政坛之中饱经风霜,但你对于国家和民众的挚爱始终没有淡漠,你所淡漠的只是个人的荣辱得失,所厌倦的也只是无休无止的恩怨争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境恬淡的你,将一切得失荣辱、升沉起伏视若浮云。你能在艰难困苦之中豪气不坠,亦能在富贵名利之中坚定自我。迫害和打击没有消磨你,致君尧舜,匡世济时的政治热情,亦没有斫伤你批判现实,敢为天下先的勇锐之气。
我想像你一般,做奋发向上的少年,养浩然之气,携凌云之志,赴星河之约,上九天揽月;做志存高洁的少年,以蕙草为心,兰叶为质,胸怀皎月,不媚于世俗,不谗言富贵;绽放光华,为泱泱之中华再添流光溢彩。
历史的烟云淹没不了你的音容,更无法抹去你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与风骨。
人生不如意又如何?前途渺茫又如何?“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纵使人生多风雨,却越千难万阻,破阴霾迷雾,不畏浮云遮眼,翱翔天地间,万古流芳。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5)
翻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字里行间,一串悠长而又深刻的回忆被逐渐唤醒。
青山隐隐,波浪奔涌,水气弥漫。云雾缭绕间,站着一位中年,长袖宽袍,眼望前方,眉宇间散出一种气定神闲,手持折扇,豪放却暗藏淡淡的惆怅。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带给我对苏轼的印象。
初识苏东坡源于宋词。儿时的我总是摇头晃脑,咿呀念经,常常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挂在嘴边。那时还不懂得其中大意,就觉得写的真好,月亮上那些神话里的良辰美景都被包含其中了。再长大一些,经历过些许悲欢离合,我才终于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千古绝唱中蕴含着绵绵情思与长长久久的美好祈愿。
诗词比赛让我走近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他作为一位观赏者和诗人,对西湖之绝美抒发的赞叹;“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彰显着他强烈的报国之心,却又饱含着即将步入老年而壮志未酬的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作为一位丈夫对亡妻跨越时空的深深思念。
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谭咏麟演唱的苏轼的《定风波》让我印象颇深。当听到他用粤语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击中,整个人久久地怔住。恍惚间,一位白发飘飘的老者,拄着拐杖,在风雨飘摇中,步伐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他伸出双手,仰天大笑。这种豪迈与乐观,仿佛是与生俱来,又深入骨髓。无论怎样的磨难,任凭无尽的风雨,他也毫无畏惧,永不言弃,
苏东坡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但足以担得起“精彩”二字。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即使不能洋洋万言,写下许多豪迈诗篇,也希冀在闲暇之余去感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达观心态;去体味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怀大度,收放自如。
在匆匆流年的时光长河里,在喧嚣陆离的世间百态里,我愿沏一壶清茶,细品东坡诗词之风度,探寻内心深处最平淡朴实之清欢。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模板(精选篇6)
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想要去了解一个人,而这感觉是在听了樊登老师为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一书的解读,像是脑海中缺失了一块,而这块缺失正需要“苏东坡”来补缺。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的国人是谁不知道苏东坡的吧,大师学者自不必说,幼儿孩童也能来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是不识字的也会知道有道“东坡肉”吧。
现代教育教学中重视的“家庭教育”,倡导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等理念,在苏轼的家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儿子出生前是没有读书识字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以身作则不仅教育出了苏轼苏辙这两个极其优秀的儿子,与其子并称为“三苏”,更是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之地。同时苏轼的母亲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对苏氏两兄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苏洵的妻子教儿子读《范滂传》,小东坡就问道:“母亲,我长大后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是啊,对于孩子的教育鼓励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在苏家有个完美的体现,也应该就是这样父慈母爱的环境,才会造就出苏轼那多才多艺,天真纯朴的性格吧。
林语堂先生说:要了解一个已经死去一千多年的人,并不困难。而我们要了解苏东坡最直接有效的便是他的诗了。丙辰中秋,欢饮大醉后,东坡想念子由,才会有后世晚辈,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我个人则更喜欢《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用”兄友弟恭”来形容子瞻子由两兄弟是再贴切不过了,进入仕途,东坡去陕西上任,弟弟苏辙一路相送,即便东坡先生在作古前还交待儿子说,他的墓志铭由子由来写,而苏洵和妻子的愿望也是希望他们两兄弟如此这般相互扶持的吧。所以才会给儿子们取名“轼”、“辙”。
钢铁硬汉心中也会有自己的一份“绕指柔”而感情细腻的东坡先生一道《江城子》让我们切身感受了一把“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茫然和“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的思念,王弗小姐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苏东坡,而在苏家做个下人,也是幸福的。因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自己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自己被关在门外不仅没有暴怒,反而觉的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听到夜晚的江声,这就是苏东坡。
一个人的修养与适应能力,往往在逆境中更能有完美的体现,苏东坡被幽居苦寒之地黄川,环境特别差,可环境没有压倒他,不仅自己自足,下地种田,更是写下了大量的诗作。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包括二度被贬至岭南,还乐观的说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和苏东坡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苏东坡的诗给了他们希望与生存下去的勇气。
活在当下的我们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幸识得“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