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必考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中考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数学中考知识点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
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
2.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3.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初三数学中考必考知识点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和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注意:抛物线位置由决定.
(1)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①开口向上.
②开口向下.
(2)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②图象过原点.
③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
①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对称轴是y轴.
③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4)顶点坐标.
(5)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①△>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②△=0抛物线与x轴有的公共点(相切).
③△<0抛物线与x轴无公共点.
(6)二次函数是否具有、最小值由a判断.
①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有点,函数有值.
(7)的符号的判定:
表达式,请代值,对应y值定正负;
对称轴,用处多,三种式子相约;
轴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
1的两侧判,左同右异中为0;
-1两侧判,左异右同中为0.
(8)函数图象的平移:左右平移变x,左+右-;上下平移变常数项,上+下-;平移结果先知道,反向平移是诀窍;平移方式不知道,通过顶点来寻找。
(9)对称:关于x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关于y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关于原点轴对称的解析式为,在顶点处翻折后的解析式为(a相反,定点坐标不变)。
(10)结论:①二次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在x轴上Δ=0;
②二次函数(的顶点在y轴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③二次函数(经过原点,则。
(1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用于已知三点。
②顶点式:,用于已知顶点坐标或最值或对称轴。
(3)交点式:,其中、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若已知对称轴和在x轴上的截距,也可用此式。
中考数学知识点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yO xy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设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轴、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
(1)△OPA的面积.
(2)矩形OAPB的面积。这就是系数的几何意义.并且无论P怎样移动,△OPA的面积和矩形OAPB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PCEF面积=,平行四边形PDEA面积=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 概念
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图形)
解读:(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做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
(2)全等形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即不仅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
(3)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就是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形状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知识点2。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知识点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解读:(1)正确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明确“对应”关系。
(2)明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来自于书写,且要明确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读:(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
知识点5。相似三角的判定方法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
知识点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射影定理
初三数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
一、相似三角形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 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