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稿件1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写出优秀的数学教案模板下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教案模板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还有,你跟你的同学炫耀时说过这样的话吗?“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它还可以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同时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立即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本课的课题。
二、展示情境,引导探究
(一)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出示表格。
小红的年龄/岁爸爸的年龄/岁
1
5
10
…………
1.将表格补充完整(列出算式和求出结果)。
2.表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
4.交流式子,进行比较。
5.想一想,可以是哪些数?可以是200吗?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内容的完成,使学生能体会到随着小红年龄的变化,爸爸的年龄也在发生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询问学生"可以是200吗?”,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三)代入解题
设问:当小红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解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代入解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年龄的计算,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当他(她)为人父母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进而渗透尊老爱幼思想教育。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
(二)出示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整。
在地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在月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
1
5
10
…………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1)出示如下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将你的式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2)求出例2情境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3)完成例2“做一做”。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习例1的经验,并结合例2情境图和设计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一)看图填一填。
(二)算一算。
小红买了9本笔记本,每本元,共需要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如果每本笔记本8元,小红付钱后找回了28元,那她总共付了多少元?
如果她付出相同的钱,却只找回了1元,那么笔记本一本多少元呢?
(三)解决问题。
客车的速度是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当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练习的内容设计密切联系新学知识,同时在编排上体现着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练习的材料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熟悉性和易操作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1010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0.6○2.2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3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4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5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6
设计说明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源泉。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梳理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运用学具动手演示相遇的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理解相遇问题;根据实际的路线图,抽象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玩具小汽车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这是他们的电话录音。
淘气:喂,是笑笑吗?我今天想到你家去玩,路不熟,你能接我一段吗?
笑笑:好的,我去接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不见不散。
淘气:好的,一会儿见。
师:谁能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在电话里说的是什么事?
预设
生: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笑笑要去接他。
课件出示教材71页情境图。
1.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2)淘气的步行速度是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50米/分。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全班交流“相遇”的意思,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设计意图:有趣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有利于把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深化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探究新知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1.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2.解决相遇问题一般利用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你能把这条路线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同桌合作画线段图后全班展示。
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小组内讨论,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全班汇报。
预设1
笑笑走的路程+淘气走的路程=总路程(840米)。
预设2
(笑笑的速度+淘气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840米),也就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预设3
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先算出两人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时间。
(2)列式解答。
综合列式:840÷(70+50)=7(分)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39;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数字密码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 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数字0-9 请回忆一下平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上面写着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数字朋友无处不在,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你能找到它,并且解开密码吗? 二、实践活动:寻找数字密码 1、了解实物 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你们想找吗? 先看看你拿是什么,然后找到数字,把它记下来好吗? 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一边记数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 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实物要画清楚,数字要记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 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2、两两猜猜密码: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来猜猜画的内容。 3、与老师互动猜密码:与客人老师互动,介绍自己的密码。 4、小结:数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回家后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好吗?(崔威威)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用具: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一)、问题引入揭示题 例1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提问:用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二)、观察类比理解题 1、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2、讲授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 (1)顺序结构 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 (2)选择结构 对条进行判断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 流程图: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 算法(自然语言) ①把10赋与r ②用公式求s ③输出s 流程图 (2)已知函数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算法:(语言表示) ①输入X值 ②判断X的范围,若,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③输出Y的值 流程图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经历题 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流程图: (四)归纳小结巩固题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五)练习P992 (六)作业P991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8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9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0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知识目标)
2、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能力目标)
3、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难点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棉线、三角板
教学过程 :
情景创设:观察电脑展示图,使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过程 :
1、 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
师生画线段
演示投影片1: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
学生画射线
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_
学生画直线
2、 讨论小组交流:
①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强调近似两个字,注意引导学生线段、射线、直线是从生活上抽象出来的)
②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 有哪些相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3、 问题1:图中有几条线段?哪几条?
“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线段起名字!”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办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较如何表示合理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 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强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来表示它们时的区别
(我们知道他们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练习1:读句画图(如图示)
(1)连BC、AD
(2)画射线AD
(3)画直线AB、CD相交于E
(4)延长线段BC,反向延长线段DA相交与F
(5)连结AC、BD相交于O
练习2:右图中,有哪几条线段、射线、直线
4、 问题2请过一点A画直线,可以画几条?过两点A、B呢?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问题3如果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
为什么?(学生通过操作,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吗?
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
5、 小结:
① 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
进一步清晰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② 强调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掌握
6、 作业 :①阅读“读一读”P121
②习题4的1、2、3。4作为思考题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数学教案四维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应该帮助学生达到的四个维度的目标。这四个维度的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算法和理论。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和思维模式。 3.情感与态度:学生应该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积极学习数学。 4.价值观与道德: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遵守数学学习的规则和准则。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目标,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古典概型课型高一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学方法导学式、启发式教学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1:考察两个试验: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2)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问:在这两个试验中,可能的结果分别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学生思考结果且给出基本事件的特点1 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掷硬币与掷骰子两个接近于生活的试验的设计。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分析结果,找出共性。 问题2:在掷骰子试验中,随机试验“出现偶数点”可以由哪些事件组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学生归纳与总结,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引出基本事件的特点2。问题3: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 教师加以引导与启发,利用基本事件的关系发现基本事件的特点问题3:学生口答问题3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总结能力问题4: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实验中,有那些基本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师指出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方法。 问题4:学生列举出基本事件。问题4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研究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 通过设疑引出概念 问题1:(1)请问掷一枚均匀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各种点数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其中出现偶数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观察数学模型,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问题1学生得到答案且深层次的考虑问题 问题1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已经可以独立得出概率,通过教师的步步追问,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考虑问题,看到问题的本质,得出概率公式。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观察试验,使其有目的的去寻找答案,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2:上述概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共性。具有下列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才能运用上述公式,我们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问题2学生观察和初步概括归纳古典概率模型及特征 问题2设计意图培养运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数学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出古典概型的概念。 问题3:(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问题3学生互相交流,回答补充得到的答案问题3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 例题分析加深理例题分析加深理 例2、在数学考试中单选题是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与总结 例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说出看法 例2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古典概型的判断,就是看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有限性与等可能性,由此掌握求此类题目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变式:假设我们现在将单选题改为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假设还是这名考生,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他猜对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15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判断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利用概率公式求值。变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列举15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并且判断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利用概率公式求值。变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生活化,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旨。当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后,会有极大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将学生的结果汇总展示,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有多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这两种答案分别对应了解题中的两种处理方法:把骰子标号进行解题和不标号进行解题,可以提示学生先把这两种方法下的基本事件全部列出来,然后验证是否为古典概型。 教师分析两种方式中每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不是古典概型,因此不能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例3学生思考、讨论,列出两种方法下的基本事件,发现基本事件的总数不相等,学生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不是古典概型,因此不能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例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古典概型的特征,用列举法解决概率问题。深化巩固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来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图形,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是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2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3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4
数学教案模板下载篇15